《原子习惯》读书笔记

因为感觉自己写不好读书笔记(往往不知所云),又为了保持输出量,以后的读书笔记将大部分以书摘+书摘短评的形式出现。用这种方法让自己减少对输出这个大工程的恐怖(从小事做起)。

书名:《原子习惯》—— 细微改变带来巨大成就的实证法则(台版)

作者:詹姆斯·克利尔

作者是一名棒球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被球击中头部,导致脑部受损,为了重新进入棒球队,作者在作为板凳球员时建立良好的、微小的习惯来训练自己,最终不仅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也重获了自信,获得了强壮了身体素质,重新进入了棒球队。他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习惯的实证法则,这些法则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作者自己的猜想。最后所有的内容需要靠四个字来得到证明:知行合一

只要你愿意坚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将以复利计算一样利滚利,滚出非比寻常的结果。过程中会有挫折,但长久下来,生命的品质往往取决于习惯的品质。习惯不变,结果就不会变;而一旦有了更好的习惯,凡事皆有可能。

习惯的四阶段模型——提示、渴望、回应、奖赏——从中演化出行为改变四法则

在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当中找到微小的改善空间。

人很容易高估一个决定性瞬间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价值。

如果每天都能进步百分之一,持续一年,最后你会进步三十七倍;相反地,若诗每天推出百分之一,持续一年,到头来你会弱化到趋近于零。起初的小胜利或小倒退,累积起来会造就巨大差异。

作为一个晚睡星人,我的日常是凌晨 2 点睡觉,最近将睡觉时间移到了 12 点,每天 7 点半起床锻炼,虽然每天的睡眠时间还是一样的 7 个小时左右,却感觉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不一样了。这算是一点小小的改变吧,一开始很难,但是我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在长远的未来我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认为自己能得到奖励,就这样坚持下去。

结果是出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财产是财务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体重是饮食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知识是学习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杂物是整理习惯的滞后指标。重复什么,就得到什么。想要预测自己人生的走向,只要追踪微笑收获或微小损失的曲线,然后看看你每天的选择经过十年或二十年会被「复利计算」成什么。你每个月都赚得比花得多吗?你每周都有上健身房吗?你每天都有透过阅读学习新东西吗?这些小小的战役会决定未来的你是什么模样。时间会放大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距,会将你喂养给它的东西加乘。好习惯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坏习惯让时间与你为敌。

突破的瞬间往往来自先前的许多行为。那些行为让潜能逐渐累积,直到足以释放重大改变。

所以减肥不要被短期内无效打倒,每天都坚持少吃多动,总有一天会有大收获的。

任何复利过程的标志:强大的成果总是姗姗来迟。想要造成有意义的差异,你必须维持一个习惯够久,以突破这个停滞期——我称之为「潜伏之力的停滞期」倘若你发现自己难以养成某个好习惯或戒除某个坏习惯,不是因为你失去改善的能力,而往往是因为你尚未跨越潜伏之力的停滞期。

别管目标,专注于系统就好。修正输入,输出自会有解。设定目标的目的是赢得比赛,建立系统的目的则是持续待在比赛里。真正长远的思考,是不顾目标的思考。重点不在于任何单一成就,而在于不断精炼与持续改善的循环。到头来,progress(进步)的必要条件,是对 process(过程)的投入。

决定你成功或失败的,不是你的目标,而是你的系统。聚焦于整体系统,而非单一目标。原子习惯指的是微小的改变,微不足道的增长、百分之一的改善。习惯虽小,力量无穷,这便是「原子习惯」一词的真义——一个微小而容易执行的规律行为或惯例,却是不可思议的力量来源,也是组成复合成长系统的元素。

改变的发生分成三个层次:

  • 改变结果
  • 改变过程
  • 改变身份认同 改变你的信念: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你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你抱持的信念、假设及偏见多半与这个层次有关。

结果关乎于你得到什么,过程关乎你做了什么,身份认同则关乎你相信什么。

如果不相信长期坚持运动、清淡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能减肥,那么减肥这个行为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毕竟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影响睡眠的因素太多了,运动太累了。对这些没有明确的认知,减肥是很难的,或者说是无效的。

内在动机的终极型态,就是让习惯成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觉得自己是想要这样的人是一回事,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又是另一回事。

习惯就是通往身份认同转变的道路。

焦点永远都要放在成为某一种人,而非得到某一种成果。

一些关于习惯的法则:

  • 习惯堆叠:做完目前的习惯之后,执行新的习惯。
  • 激励被高估了,环境往往更重要(我在阳台上设置了一个可以显眼的地方,一看到这个环境我就想坐着学习,这个地方也只能看书或者学习或者做一些 Side Project)
  • 重新思考你的习惯,把重点放在益处,而非坏处。这是一个快速而轻松的方式,使你重新设定大脑,让习惯变得比较有吸引力。
  • 精通习惯由重复开始,而非完美(量变达到质变,例如我自己,写了十年代码,算是学习到了一点心得,虽然还不是特别厉害,但依然在进步不是吗)。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要求数量组人交一百张照片,质量组人交“完美”的照片,最后最好的照片是从数量组出来的。
  • 重复是一种改变。习惯的养成取决于频率,而非时间。
  • 人类的天性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则」。一项习惯所需的能量愈少,养成的可能性愈高。
  • 在觉得费力之前停止。最棒的方式就是见好就收。
  • 一旦建立习惯,重要的是持续产生微小的进步。